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 婴幼儿保健

康复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取

字号:[]

信息来源:儿童康复科 作者:易畅 发布日期:2020-06-02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康复已经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但是许多家长仍然对于康复训练有着一定的误区,以至于延误了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期,影响了患儿的康复效果。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康复训练呢?

1、发育迟缓的孩子: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

2、智力低下的孩子;

3、脑瘫孩子;

4、唐氏综合征孩子;

5、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包括冲动行为,与同龄小朋友难相处,学习困难、自闭倾向、玩乐时易摔倒等

6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

7、自闭症孩子;

8、各种大型手术后的患儿;

9、儿童骨科的疾病术后的患儿;

10、产伤,如臂丛神经损伤;

11、正常儿童。

 

    为什么要进行康复训练呢?

首先,06岁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期。

6岁以前儿童的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等均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康复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把握住6岁以前的大脑发育黄金期,从广义上,它是针对所有孩子进行一个早发现(包括早诊断,早治疗,早训练),以达到减少残障儿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给予适当家庭的指导,让孩子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其次,孩子的自身发育情况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

孩子发育情况一直在变动的。当孩子发育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机体在一定程度上会以“代偿”的方式满足大脑的“要求”,但当大脑的“要求”一直持续,而机体从“代偿”转为“失代偿”阶段,孩子的粗大运动、精细动作以及语言等正常发育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竖头不稳的孩子3个月以后,生理的发展以及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促使他“想”要抬头,但头颈部肌肉锻炼不足而导致抬头不稳,这时,孩子的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迫使颈后肌张力增高以保持抬头的稳定位,但时间一长,颈后肌张力不缓解,就会影响孩子的翻身动作,最后影响到以后的支撑、爬行等大运动。

 

康复训练为什么时间那么长?

第一、孩子的姿势、运动发育过程是机体抗重力的发育过程。

孩子从肘支撑、手支撑、四点支撑、高位爬、膝立位、单膝立位,最后到立位,机体不断的克服地心引力,从水平位逐渐发育成为与地面垂直位,这就是正常孩子的一个俯卧位发育过程。

如果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孩子的姿势、运动发育过程被延长或者出现了发育迟缓,当无法处于一个正确的运动及姿势模式下,孩子就会出现异常运动及姿势。

第二、异常运动及姿势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它的抑制需要逐步替代。

当人的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将躯体感觉系统、视觉系统以及前庭系统三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并判断,从中选择出准确定位信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

正常情况下,人体以躯体感觉输入为主保持身体的直立姿势,当前者受阻时,视觉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判断和利用的主要来源,前二者均被干扰时,前庭系统发挥调节平衡的作用。三个系统同时出现障碍时,失平衡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因为它一定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只是这种调节超出了正常的发育时间段,无法被整合,出现了异常运动及姿势。

第三、肌肉的“记忆”需要时间来巩固。

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当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一个动作的掌握是不断反复练习的结果。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坚持康复是为了让肌肉和大脑记住这种正确的运动模式和状态,这个一定要长期大量的重复一个动作,才会形成记忆。

比如通过训练会走路的孩子能力还不稳定,一定要坚持医院及家庭训练,加强巩固走路的姿势、步态等,否则很容易出现走路的继发问题,比如常见的膝反张、骨盆前倾之类的问题。坚持一定量及时间的训练,就会减少这些问题,使走路姿势更好看,让孩子更健康的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