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 婴幼儿保健

新生儿黄疸详解

字号:[]

信息来源: 作者:杨婷 发布日期:2015-06-05

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据统计,6成的足月儿和8成的早产儿都会发生黄疸现象,前者通常在1周内发病,后者多发于出生胡24小时内。新生儿黄疸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1.判断患病程度:黄疸病情,可以通过观察皮肤黄染的深浅来做出大致的判断。一般来说,仅头面部泛黄,为轻度黄疸;如黄染蔓延到身躯,则为中度;如双臂、双腿、手足等亦被黄染,则病情严重。

2.粪便颜色:如粪便呈陶土色,又兼有身体变黄,则有可能是胆道阻塞引发的黄疸,需及时就医。

3.排尽胎便:一旦胎便中的胆红素被婴儿重吸收,使血液中胆红素超标而发生黄疸。故应当及时排尽胎便。判断的方法:当大便由黑转黄,说明胎便已尽。

4.充分饮水:保证新生儿每天有6-8次排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黄疸病期,可给予糖水以补充热量,保护肝脏。

5.光线照射:除了接受紫外灯照射外,平时的自然光照射也有助于黄疸患儿的痊愈。因为自然光也含有紫外线,会促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某些水溶性物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6.注意观察:如黄疸迟迟不褪,加重或反复发作,或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体温波动,惊觉抽搐等现象,需马上就医。

7.注意卫生:应当保证皮肤清洁,避免破损感染。换血疗法,应当在经过消毒的无菌手术室内,按照手术相关规程进行,并有必要的药物和应急血液。

・ 新生儿黄疸是可以预防的。简单介绍预防该病的几种方法:

1.对于曾经生育过黄疸儿的女性来说,可服用中药以做预防。

2.有肝炎病史的孕妇,需密切监控其血液中抗体的变化。分娩前后,对其本人和婴儿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

3.如果夫妇血型不合,则新生儿有发生溶血性黄疸的可能性。此时需要对新生儿的羊水和血清进行化验,来防止上述病情发生。

4.观察新生儿巩膜,并判断何时起病以及何时消退,可及早发现黄疸。

5.孕妇应作息有常,饮食有度,不食生冷与刺激食物,以防自身身体受损而影响下一代。

6.注意不要让新生儿着凉。同时,开始哺乳的时间要适当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