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 妇女保健

30+就被乳腺癌盯上了?女性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字号:[]

信息来源:综合科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3-15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没有之一!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2020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42万,居女性常见癌症榜首

近年来,乳腺癌还将魔爪伸向了年轻人。从一些年轻的明星因罹患乳腺癌去世的新闻中可见一斑:演员陈晓旭(41 岁)歌手姚贝娜(33 岁)歌手阿桑(34岁)……

还有近期来我院就诊的罗女士,只是罗女士要比她们幸运得多。

30+的罗女士在体检时发现乳腺多发肿块,带着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来到院乳腺外科就诊确诊导管原位癌

由于罗女士正值青春年华,对乳房的外观和完整性极大的需求乳腺外科主任阳旭及团队了解罗女士的诉求后,为其制定了规范合理的诊疗方案,在麻醉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的积极配合下实行乳腺癌双侧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皮下腺体全切+I期假体重建手术

这样,不仅维持了患者乳房的外观和完整性,还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和建立自信。如今,罗女士在医护人员和家人帮助下,已经出院回家正在逐渐康复中。

 

乳腺癌是50岁妈妈辈的专利?

20239月份,柳叶刀子刊发布中国研究称,在2000-2017年间,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占比从4%升至5.9%发病率每年增加约2%40岁以下患者占22.3%乳腺癌早就不是妈妈辈的专利!

相比于很多常见于老年人的癌症,我国乳腺癌普遍发病年龄更早,妥妥的「红颜杀手」。

在中国等东亚国家,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49岁,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前了1020年(美国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2~64岁)根据数据显示,5个乳腺癌患者中,就有1人是年轻患者。正值花样年华的她们,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流砥柱,却不幸被癌症攫住。 

image.png

乳腺癌的发病信号有哪些?

尽早预防乳腺问题,注意在家时可以自查乳房是否出现以下“信号”:

1. 乳房不对称、乳房肿块 

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用左手以右侧乳头为中心,三指指腹轻按右乳房各部位,感受乳房是否有肿块、触痛、局部增厚等。同理查左乳。(记住:手法不是抓和捏!)

2. 乳头溢液 

尤其是血性溢液。

3.  皮肤改变 

表面皮肤有无脱皮、红肿或糜烂;有无“橘皮征”“酒窝征”。

4. 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但侵犯乳腺内的大导管时,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观察乳头皮肤有无瘙痒、糜烂、结痂、脱屑,乳晕有无水肿。

5. 腋窝淋巴结肿大 

自查以三指指腹轻按腋窝处,感受是否有散在、质硬、可推动的肿块,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乳腺癌的病因有哪些?

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调查表示乳腺癌的发生与一些因素有关

1.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

2.生育年龄:第一胎足月产龄迟于35岁,40岁未孕;

3.哺乳时间:哺乳可降低发病率,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即哺乳时间长,发病率低;

4.产次:产次和发病率呈负相关,即产次越多,发病率越低;

5.家族史: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3-8倍;

6.其他:肥胖与饮食,电离辐射,药物等。

 

如何预防乳腺癌?

定期筛查是关键!

早期的乳腺癌病灶一般很小,肉眼看不出异常,「自摸」也难以发现。等到有明显症状时,一般肿块都超过2cm,通常是中晚期了

预防乳腺癌/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正确姿势是:筛查《2021年版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推荐如下,大家赶紧马克起来!一般风险女性(非高危人群)40-70岁: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致密型乳腺(即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70岁以上: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推荐40岁以前就要开展乳腺筛查: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612个月1次乳腺B超检查

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必要时联合乳腺增强MRI
注:乳腺癌高危人群包括: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①一级亲属(如母亲、女儿和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②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外祖母)在50岁前,2人及以上患乳腺癌/卵巢癌;③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3)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化疗

4)根据评估对象的年龄、种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个人乳腺疾病史等多个风险因子进行风险评估。

推荐的筛查方式有哪些?

1、乳腺超声:最常用的方法。没有放射性,可以根据需要多次检查。
  2、乳腺X线:即钼靶,是国际公认有效的乳腺普查手段,对无症状、无肿块的早期乳腺癌有优势,早期诊断率达到85%。核磁共振:当超声及钼靶等检查都无法明确病灶性质时,通常会进一步采用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