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
信息来源: 作者:王薇然 发布日期:2016-01-05
一.什么是黄体?
黄体是随着卵泡发育、成熟、排卵而形成和退化的。排卵后的卵泡内产生黄体细胞,排卵后后7-8天(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如果卵子受精则黄体可以维持3-4个月才退化,称为妊娠黄体。
二.黄体功能不足主要有哪些危害?
1. 黄体功能不足可以造成习惯性流产
黄体可以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怀孕后用于妊娠维持,如果发生黄体功能不足可以导致流产,严重者导致习惯性流产。
2. 黄体功能不全影响受孕,易导致不孕
由于黄体不能按期萎缩退化或不完全退化持续分泌少量孕激素,使得子宫内膜不能按正常时间剥脱,经前的子宫内膜仍然停留在早期分泌阶段,而且分泌反应欠佳,使女性不容易受孕。
三.常用的黄体功能检查方法有哪些?
1.月经见红算第一天,月经第8-10天来医院监测排卵了解卵泡发育情况,排卵后7-8天来医院检查黄体功能,黄体功能检查包括雌二醇和孕酮(E2、P),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不足11天可考虑黄体功能不足。
四.怎么才能诊断黄体功能不足?
目前黄体功能不足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一般认为黄体中期孕酮水平小于10ng/ml,或者黄体期三次孕酮水平小于30ng/ml。
五.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疾病有哪些?
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垂体功能下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应激、运动、体重下降。
上一篇:乳腺病成为女性最易忽视的疾病
下一篇:卵巢功能不好怎么办?吃什么能补?